第17章 琅声苑(2 / 2)

加入书签

怀着这样的心情,我跨入了琅声苑园子里。原来从我的住处顺着小径一直往北就是琅声苑,路上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荷花池,只见绿色茵茵,园林中多采用的假山在这里倒很少见,最多只是一些石头,有的古朴,有的灵巧,小径露天,并不是上次我误入临松轩时的回廊,颇似一个天成的好地方。穿过一个垂花门,一排正房显在眼前,房子并不大,约五间吧,房上只覆雕花青瓦,并没有富贵人家的琉璃瓦,青瓦和着周围的绿色,倒也协调。侍槐在正中的一间前住了脚,先进去回了声,又返身让我进去。里面并不大,屋里陈设也看不出别样的豪华,墙上挂了几副字画,北墙角放了两个白胎青釉镏金丝的大花瓶,右面一几,几上摆着我叫不上名儿的花,正中间是一张雕花桌子,桌子后正坐着君闻书,正在看着一本书。审问开始了,我想,道声少爷好,上前行了个礼。

君闻书眼睛仍在书上,“你好了?”

“回少爷,好了。”

“既是好了,就要开始干活了,你要明白你的本分。”君闻书一幅主子腔,看都不看我一眼。

我怎么不明白我的本分啦?是你们冤枉好人乱打无辜,我何时偷过懒?我垂下头,不说话。

“听说你识字?”他的目光仍在书上,并不看我。

“回少爷,略识几个。”

“会写?”

“回少爷,没写过几个毛笔字。”

“侍槐,把我书房的《史记》第四册拿来给她。”

侍槐应了声,一会儿又回厅下递给我一本青布面线装的《史记》,里面尽是蝇头小楷,密密麻麻的繁体字。说真的,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版本的《史记》,我前世的家里倒有全套的《史记》,还有几本《史记选》,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,就是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的,这种版本的,真没见过,我不知他要干什么。

“你选一章告诉我里面讲的什么。”

“这,”我翻了翻,《史记》的列传部分我并不陌生,但我不知君闻书要做什么,虽然中华书局的书一向多繁体字,但这个……,我还是有点儿怵。我略翻了翻,忽的看见《魏其武安侯列传》,这章我看的遍数最多,我合上书,抬头对着他道,“列传第四十七《魏其武安侯列传》,说的是汉文帝外戚魏其侯、与汉景帝外戚武安侯以及因军功而封将的灌夫间争斗的故事。”

“哦?你以前曾读过?”他把眼光稍稍抬了点,看着我。

“回少爷,略读过几行,不太精细,有些字不很认识。”

君闻书点点头,“我的书房缺人整理、抄书,从明儿起,你便开始吧,每天卯时三刻准点到书房。”

什么?让我呆在琅声苑抄书?书僮不是侍槐吗?我疑惑的看了他一眼,侍槐也莫名其妙的看着我。

“有事吗?”

“呃,少爷,我的字写的不好,而且我是内厨房的,这是夫人吩咐的。如果少爷不问我青木香的事,我还是做些粗活吧。”我不想侍候君家的人,避之不及,觉得离得越远越好,省得又出什么妖娥子事赖到我身上。

“内厨房自有二娘料理,你不用管了,让你做什么就做,夫人那儿,我自会去说。能做好书房的事,也是你有用了。”

“可是少爷,我的字真的写的不好,好多字不认识。”繁体字,我会写的不超过一百个,再要出点什么差错,我可怎么担当?

“先抄吧,好不好再说,你先下去吧。”

我糊涂了,君闻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侍槐明明说,琅声苑里一个丫环都不要,怎么又要留下我抄书?还有内厨房,怎么回事?难道另有别人了?我想念笑容满面的胖子刘,甚至想念老教我注意淑仪的宋九,可是,我怎么就被留到琅声苑了?我不是嫌疑犯吗?他不怕我给他下毒?他怎么去跟他那倔头的蒙眼爹交待?带着一肚子的疑问,我回到了我住的那个小屋。

二娘终于送来了晚饭,我迫不及待的告诉她刚才发生的事,二娘静静的听着,不见一丝诧异的表情。我倒疑惑了,难道她早知道了?“二娘,你不觉得奇怪吗?”李二娘笑了笑,摇了摇头,只让我吃饭,说少爷让你做什么你就去做,别想太多,看着她的态度,我更诧异了。二娘交待了以后饭的地方和时辰,收了碗筷自去了,留下我,丈二的和尚——摸不到头脑。

第二天我准时赶到。琅声苑正房五间,中间一间算作君闻书的起居室,挨着起居室的是他的卧房,最东面那间只放些他的衣物,书房共两间,西面第二间是他真正的书房,第一间其实是个书库,我第一次进去便被满屋的书所震憾,图书馆我见过,但私人藏书这么多我还是第一次见到,除了南窗,三面墙壁都是从脚到顶的书,一层一层,屋子的中间,又东西向摆着很多架子,有些还是空的,有的全放满了,每排之间的缝隙,只能够一个人过,我这才知道这君闻书为什么要找人管书,这活儿实在不轻松,南窗下,放着一张小桌和一把小椅子,上面也放了些笔墨纸砚,估计那就是我的工作台了。

君闻书说了工作的要求,一是保证书他随要我能随找到,二是保证书不能蒙尘更不能生虫,三是所抄之书可以不美,但要保证他能看清,不准有讹误。他说的云淡风轻,但听的我心里发暗,对着一屋子的书,我真是发愁,如果要管起来,就凭我自己,太难了,且不说抄书,只说前两点,这一屋子的书,也没个计算机,怎么能保证随要随找到?这么个屋子,通风又不好,怎么能保证不生虫?我不禁皱起了眉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